【字体:大 中 小 】 | 【打印本文】 |
“见‘圾’行事 绿色‘童’行” |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6日来源: |
“见‘圾’行事 绿色‘童’行”
单位名称:本溪市实验小学
主 题:生活垃圾分类
方 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及行为培育
摘 要: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倡导垃圾分类新风尚,为更广泛地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培养绿色、环保、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本溪市实验小学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知识,以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引导学生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实践者。
关 键 词: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行为培育
一、基本情况
本溪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52年,是市直属小学义务教育事业单位,位于平山区师范街7号,属于中温带温润气候区,平均气温6.1-7.8℃。现有教职工140人,在校学生数近四千人,建筑面积7835m2。2023年水消耗12339m3,电力消耗17.44万kWh,天然气消耗19800m3,每年投入5000元专项资金用于垃圾分类处理及宣传。
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名校、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辽宁省爱国拥军示范学校等百余项荣誉。
二、推进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加。”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新时代赋予所有人的使命。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践行垃圾分类理念,倡导垃圾分类新风尚,为更广泛地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培养绿色、环保、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学校开展了以“见‘圾’行事 绿色‘童’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引导学生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实践者。
(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
各班级均配备了双桶垃圾桶,其中蓝色用于放置可回收物,灰色则用于放置其他垃圾,在教学楼后设有垃圾分类归集点。
(二)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培育
1.领导重视 健全制度
学校专门建立了垃圾分类运行机制,为垃圾分类工作长效运作提供坚实的保障。按照市教育局的垃圾分类文件精神和要求,学校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并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渗透垃圾分类方面知识。
2.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宣传板、宣传栏或学校门楣流动字幕,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在学校围栏上悬挂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垃圾分类理念,让垃圾分类意识逐步成为大众化文化意识。
3.课程先行 指导实践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垃圾分类专题教育纳入课程,并由学校老师开发课程进行全员学习。培养学生养成崇尚绿色、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引导师生正确分类,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当中。期末学校以乐考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能将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将获得7颗星,并作为红领巾争章活动的重要参考。
4.主题教育 精准投放
各班积极开展“绿色生活伴我行”主题教育班会,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分类现象,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垃圾分类的实施标准及做法。通过实践性垃圾投放培训,让少先队员们对垃圾分类形成更加完善的认识,从而养成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5.童心童画 展示风采
学校开展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绘画、手抄报评比活动,队员们紧紧围绕主题,精心设计绘制出了一幅幅色彩多样、构图新颖、引人深思的手抄报作品。在他们的笔下,四色垃圾桶和垃圾分类的知识仿佛有了生命,展现出童言童眼中的垃圾分类新风尚。
6.队员阵地 积极承诺
结合少先队阵地,通过主题为“垃圾分类始于心 持之以恒在于行”的升旗仪式以及“我为生态本溪做贡献”的红领巾广播,传递垃圾分类新理念。号召全体师生及家长签订“我会垃圾分类”承诺书,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创建绿色环保的校园,为美丽本溪做贡献。
7.心灵手巧 变废为宝
队员们利用废旧材料自制四类垃圾桶,变废为宝,呈现出别出心裁的作品。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变废为宝”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途径,理解废旧材料的循环再用的意义。
8.小小视频 大大讲堂
学生录制创意视频,配以趣味的讲解,激发兴趣,使同学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的了解,倡导更多人参与其中,争当垃圾分类的先行者、传播者和监督者。
9.分类卡片 趣味实操
为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趣味性,同时锻炼学生们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在校门口设立四类垃圾桶, 并准备了由师生共同设计的垃圾识别卡,其中包含了60种常见生活垃圾,图文并茂。每位同学都进行一次垃圾分类投放,投放正确的学生授予“分类达人”章。这种形式既新颖有趣,还能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垃圾分类小知识学会了。
三、成果效益
通过校内外宣传、课程浸润、体验式活动、多元评价、设施配备等形式,取得显著成效。
1.垃圾分类意识增强: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宣传,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逐步形成了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校园环境改善:随着垃圾分类的推广,校园内的垃圾得到了有效分类和处理,减少了垃圾混装、乱扔乱放的现象,校园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观。
3.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通过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得到了有效回收和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4.学校在教室、操场、功能室、办公室等场所投放300只垃圾桶,培养学生老师形成垃圾分类意识。
5.每年组织2场培训讲座,并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到社区宣传2次,发放垃圾分类知识传单50000余份,有近8000人次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带动近4000个家庭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
四、经验总结
将垃圾分类工作延伸到家庭,通过家校合作,让家长也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共同营造环保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1. 教育引导:在活动中,通过讲座、宣传资料、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全面传授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意义,并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分类处理的益处。
2. 竞赛活动:举办垃圾分类竞赛,如:知识问答、分类比赛等。利用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对垃圾分类的掌握水平。
3. 创意活动:鼓励学生展现创意,设计与垃圾分类相关的作品,如海报、手工制作等。这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环保问题。
4. 养成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学校可设立垃圾分类监督岗位,督促和指导学生的分类行为。
5.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在家中积极进行垃圾分类,与学校形成良好的协同教育效应。
6. 总结反思: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垃圾分类活动中的经验和收获。通过交流,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我校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以点带面,辐射更多的家庭投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之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将不断总结经验和创新方法,更好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体:大 中 小 】 | 【打印本文】 |
【附件下载】 | |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