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辽宁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经验交流

【字体:   打印本文
铁岭市创建人才编制周转池 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0日来源: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铁岭市委编办立足实际,打破传统固化思维模式,利用五年的时间探索推进事业单位人才编制“周转池”制度落实,有效破解高层次人才编制需求问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盘活编制存量,创建人才编制“周转池”党的十九大提出“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管理体制”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细化要求,提出了“对编制进行整合规范,加大部门、地区之间的统筹调配力度”。为解决机构编制严格控制与引进高层次人才用编需求的矛盾,2020年,铁岭市委编办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采取控编与挖潜“两手抓”,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调取市本级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数据,测算每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情况。为满足本地人才发展需要不增加市本级财政支出和编制总额的前提下,评估人才编制周转池”的蓄水容量,设置不同领域的编制配比。经2020年第二次铁岭市委编委会议审定,印发《关于核定人才专项编制的通知》文件,明确在市直事业编制总量内每年核定100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教育类30名、医疗类40名、其他类30名)投入人才编制“周转池”,以5年为一个周期,总计500名事业编制,实行专编专用,由市委编办统一管理。

  精准调控“供水”,保障重点领域需求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和医疗作为民生领域的重中之重,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人才专项编制使用效益,补齐教育、医疗领域人才队伍短板,市委编办积极采取措施,摸清各学校和公立医院编制空缺情况及人员变动趋势,主动对接各领域人才所需,深入行业主管部门调研,梳理专业人才需求、编制需求,精准投放编制资源。近五年,为铁岭市市直中高职院校、中小学引进名校高学历人才136人、辽宁省技术能手1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1人;医疗卫生系统共引进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82人,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16人。围绕铁岭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着力服务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五个基地”建设等中心工作,根据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和人才引进需要,结合相关单位人员结构和职责任务情况,拟定高层次人才用编计划,将人才专项编制优先向亟待引进高层次、特殊岗位人才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倾斜。截至目前,市直其他类事业单位已通过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等方式引进985211“双一流”院校专业对口人才141人,较好满足了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

  建立周转机制,确保“池水循环利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如何动态流转、循环使用人才专项事业编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铁岭市委编办逐步探索“以评储水、以需供水、空编反流、数据监测”的循环模式。以持续优化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定期开展事业单位运行及履职情况评估,形成7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体系对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和的内设(分支)机构整合撤并,精简收回的空余编制交由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统一管理,加强“周转池”水量的储备。除学校、医院外,市直其他类事业单位实行满编运行,构建“基本编制+周转编制”的动态管理模式在周转编制核准使用后,坚持“有借有还、空一收一”原则,在用人单位减员后空余编制优先冲抵周转编制,周转编制将由市委编办收回并重新分配流转,保证编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健全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管理,人才专用编、出编等业务由专人负责,周转编制及高层次人才信息及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实行统筹专户分类统计,实时跟踪用人单位减员情况截至目前,铁岭市委编办及时完善更新在职人信息300并建立高层次人才管理台账,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分析和利用编制资源信息,不断提高周转编制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循环使用效益。

【字体:   打印本文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